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嵌入Picasa投影片播放的方法
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385" scrolling="no" src="http://picasaweb.google.com.tw/nano.hw/96/photo#s5152011577663674402" width="507">
<
/iframe>
frameborder="0" → 邊框厚度。
height="385" → 畫面高度像素
src="網址" → 網址。
scrolling="no" → 捲軸
width="507" → 畫面寬度(像素)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台電82座風力發電機 51座故障
台灣沿海各地的風力發電機,為配合地方發展觀光的需求,不論機組設置點的排列或顏色的塗裝,多會考量視覺比例與美感,不但成為當地地標,也是國人旅遊休憩的新景點。圖為台中港區的風力發電機,夕照中葉片隨風運轉,成為美麗風景的一部份。(資料照,記者謝鳳秋攝)
〔記者歐祥義/台北報導〕台電風力發電計畫大擺烏龍,已完工商業運轉的八十二部風機中,最高曾有五十一部無法運轉發電,台電把原因歸咎於台灣氣候太熱、備品不夠等,一座座的風力發電機,竟都成為海邊的裝飾品,政府再生能源政策在執行面上已遭嚴重扭曲。
62%無法運轉 淪為裝飾品
為配合政府開發潔淨能源的政策目標,從二○○三年開始,到二○一○年止,台電規劃投資一百九十億元,在全國興建一百八十六部風力發電機,總裝置容量為卅三萬瓩,到目前為止,已完工商轉八十二部,結果卻有五十一部無法運轉,故障率高達六十二%。
均採最有利標 凸槌沒道理
對於風力發電業務出了這麼大的紕漏,某位台電董事說,只能用「離譜、荒唐」來形容,結果台電承辦部門竟沒有被追究責任,更遑論處分,讓台電員工大表不解,其中原由耐人尋味。
據指出,發生瑕疵的五十一部風力發電機均採最有利標招標,並不是最低價標,結果還出現這麼大的問題,讓人懷疑背後是否還有更大的秘密待挖掘。
歸咎天氣太熱 未追究責任
台電內部資料指出,出現風力發電機裝機後無法運轉發電的品牌及機組數,分別是GE有廿三部、Harakosan有廿二部、Gamesa有六部,多分布在西部沿海。無法運轉的原因,從風機所在地高溫、高鹽害,備品供應不及,葉片控制不同步,甚至保固期過期,都能被拿出來當理由。
已投資近百億 收入僅11億
如以發電量來看,已完工的台電八十二部風機這幾年來共發電五點六億度,以每度二元計算,發電收入約十一點二億元,與已投資的近百億元金額比較,報酬率根本慘不忍睹。
若以容量因素(即每年發電時間比率)檢視,只有離島的澎湖中屯風力及彰工風力兩處風力機的容量因素各為四十七%、卅五%,其餘的石門、恆春等風力計畫均未達卅%,也就是代表著一年有七成以上的時間,這些風力發電機是處於閒置狀態未能發電。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自由電子報-飛機減速10公里 年省4700萬油費
|
singer ( singer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飛機減速10公里 年省4700萬油費 2008-04-26 |
〔編譯胡立宗、記者曾鴻儒╱綜合報導〕油價飆漲讓航空公司想盡方法壓低燃油成本,比利時布魯塞爾航空的最新措施就是讓旗下飛機「減速」,巡航速度由原本時速七百公里降為六百九十公里,雖然會增加一到兩分鐘的飛行時間,每年卻可省下一百萬歐元的油錢(約台幣四千七百萬元),還可減少飛機排放的溫室氣體。 事實上,民航業者的省油花招可說五花八門,從飛機本身、載運物品的重量,乃至於航路選擇、航速搭配,最後拿旅客行李開刀,就是要想盡辦法省油。 布魯塞爾航空經營的航線主要是歐洲大陸的短程航線,目前短程航線的三十架Avro飛機已全面降速。 該公司發言人凡艾爾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公司已聘請兩位全職專家,負責降低飛機重量以減少燃油消耗。研議中近百種方案包括,更換較輕的客艙座椅材質,移除固定式樓梯,及增加翼尖帆降低阻力。 另外,布魯塞爾航空也正在敦促歐盟改採更為直線的飛行路線安排。歐洲現在跨國飛行路線多半為之字型,公司方面認為,如果能改採更為平直的飛行路線,既可節省燃料、又可減少污染排放。 美貨機減重 外殼油漆全刮掉 不過各種省油花招中,美國西北航空、達美航空的貨機都「脫衣服」,可說是航空迷眼中最絕的妙招。航空迷彭先生說,兩家業者將飛機外殼所有油漆全部刮掉,以減輕飛機重量,成功達到省油目標;而飛機上的推車材質,由鋁製品改為塑鋼,也是普遍作法。 民航局標準組長李萬里說,一架民航機外部的油漆看似不起眼,其實總重高達數噸,幾乎比所有旅客的行李還重,不要油漆等於減少好幾噸重量,對節省油耗當然有幫助。 為了載油 就要花約一成五油料 而根據國外航空協會的統計,飛機每載一千公升的油,就有一百五十公升是消耗在油料本身的載重上;最近還有航空公司連機上雜誌都悄悄減少,因為航空雜誌每本大約重五百公克到一公斤,只要減輕一公斤的重量,每年每架飛機就可以省大約兩千兩百五十公升的油耗,當然放越少越好。 安全前提下 長榮精算載重量 航空迷王先生說,飛機操作手冊上都會列出各種高度、航線最經濟的巡航速度,只要嚴格執行,也能達成省油目標;此外,不少雙引擎飛機目前在地面滑行時,都只使用其中一具引擎,也是業界流行的省油招數。 李萬里說,飛機上負責航速配算的飛航管理電腦FMC﹙Flight Management Computer﹚,會算出最經濟的巡航速度,就像不同馬力的汽車也有不同的省油配速一樣,這確實是最基本的作法。 長榮航空發言人聶國維直言,以長榮為例,已經做到精準算出班機飛行各條航線所需的用油與備用油料數量,減少載運不必要的油料,在安全前提下,各種可以用的減重方式,業者都會用。 |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
自由電子報-收集二氧化碳當能源? 先燒170兆元再說

singer ( singer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收集二氧化碳當能源? 先燒170兆元再說 2008-04-30 |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解決全球暖化的方法或許很簡單: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雷克納就開發出一種新型「二氧化碳捕捉器」,可以收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再加以儲藏或再利用;唯一的問題是,如果真的要捕捉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每年得花掉五兆六千億美元(約合台幣一百七十兆元)。 雷克納的辦法和其他許多科學家的辦法一樣,不是沒有效,而是成本昂貴。特別是大氣是全球國家共享的資源,且不論這筆錢是不是天文數字,光是那個國家該負擔多少比例可能就會吵翻天。 二氧化碳捕捉器的原理是利用某種化合物,通常是氫氧化物來捕捉二氧化碳,運送到蓄熱器後,以熱能將兩者分離,氫氧化物可再投入運用,而二氧化碳可以儲存起來或用於合成燃料。 產生能源前 還得先耗再生能源 原理很簡單,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新科技。但以全球二氧化碳的總量,所需的經費就多到嚇人: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二百八十億噸,需要六千七百萬台廂型車大小的捕捉器(見上圖,取自洛杉磯時報),總設置面積等於一個亞利桑那州,年費用高達五兆六千億美元。同時,捕捉器必須使用核能或再生能源,才能避免又增加碳排放量。 相對於其他方式,例如人工遮掩太陽,或人造火山噴發大量硫化物降低大氣溫度,二氧化碳捕捉器的確有其優點,最大的好處是不會影響地球原本的運作方式,避免帶來更多問題。但能不能實踐,就像雷克納自己說的,「對抗暖化到最後還是政治問題」。 |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杜斯妥也夫斯基 素食
杜斯妥也夫斯基(Feodor Mikhailovich Dostoyevsky)
名言:
「愛上帝創造的萬物,所有的一切及每一粒砂礫;愛每一片葉子,每一道上帝的光!愛所有的動物,愛植物,愛一切事物......愛所有的動物:上帝賦予了牠們基本的思考能力及平靜的喜悅。因此,不要引起牠們的不安,不要虐待牠們,不要剝奪牠們的喜悅,不要違背上帝的旨意。」
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自由電子報-地球末日將近? 專家:還有七十六億年
不過別急著將所有存款奉送給末世教會,因為天文學家說,還要七十六億年,大難才會臨頭。
這個特殊數據公佈在英國 線上公開期刊「天體物理學」。
英國南部薩塞克斯大學天文學名譽講師史密斯曾算出,一旦太陽燃燒殆盡,就會膨脹、變成危險的「紅巨人」。
地球會遭受重創、燒得只剩一丁點,不過史密斯認為,地球最後不會毀滅。
史密斯目前與墨西哥瓜納華托大學的施若德合作。他已重新計算過數據。不過可惜的是,結果顯示,地球死期已到。
史密斯表示:「太陽表面稀薄大氣層將大幅延展,遠超過肉眼可見範圍,將擴及地球繞行軌道。」
「低密度氣體的拉力,足以將地球吸納入氣層內部漂浮,最後它將逃不出太陽的掌心,從宇宙蒸發。」
而地球上的生物將早在這種情況發生前,就感到不適。
十億年後,海洋就會因太陽緩慢擴張而蒸發枯竭,水蒸氣(一種強有力的溫室氣體)將會充斥大氣層,使全球暖化 一發不可收拾。
史密斯描繪出兩種逃生方式,不過都相當地科幻。
一種方式是,藉由附近小行星 的引力,逐漸將地球拖離危險區域。
史密斯說,如果沒有估計錯誤而讓地球反而猛把小行星拉向自己的話,光是六千年的小行星推力,就足以讓地球苟延殘喘至少五十億年。
他說:「更安全的逃命方式,就是建造如同星際『救生筏』的艦隊。不過它不但要在太陽影響範圍之外,還要近得足以使用它的能量。」
101班認識根莖葉
小芽由節長出 學會用節的有無判斷 是否是莖
薑的莖上有節 節長出芽 可觀察 可類比概念到 芋頭
芋頭 發現節 難說服 接續活動 種植芋頭觀察生長
荸薺 少見 觀察有節 球莖 頂端發芽
甘藷 AND POTATO 差別 芽眼 即節的有無 不定芽
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自由電子報-人獸混種胚胎研究 英放行
人獸混種胚胎研究 英放行 2008-01-19 |
〔編譯陳泓達╱綜合倫敦十七日外電報導〕經過長達一年半的審查過程,英國「人類繁殖與胚胎學管理局」(HFEA)十七日宣布,為提升培育人類幹細胞的技術,發展對帕金森氏症與阿滋海默症等疾病的療法,決定允許學界進行人獸混合胚胎研究,時間為期一年。 人類細胞結合牛兔卵子 這種研究是將人類細胞與牛隻或兔子等動物的卵子結合,製造出人獸混種胚胎。英國新堡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去年十一月向HFEA提出申請,希望研究結合母牛卵子與人類細胞的人牛混合胚胎,以研究若干棘手疾病的療法。 帕金森氏症與阿滋海默症新方向 研究團隊將獲准從母牛身上取出一枚卵子,並移除其帶有遺傳物質的細胞核,然後注入人類的DNA,產生所謂「細胞質混合胚胎」,其中成分有九十九.九%來自人類,其餘○.一%來自動物。接著再利用電流刺激卵細胞進行正常分裂,使之成為早期胚胎,進而取得幹細胞。 在為期一年半的審核過程中,HFEA以民調方式徵詢民眾意見,獲得多數民眾支持這類研究的結論。為減少爭議,HFEA規定這種人獸胚胎只能用於研究,不可用於臨床治療或植入人體,胚胎只能維持在初期階段,發育時間不得超過兩週。 新堡大學團隊的阿姆斯壯曾在二○○五年參與培育全球第一個複製人類胚胎的計畫,他對HFEA核准其研究表示肯定,並表示他們的長期目標是優化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培育。 不過反對聲浪仍大,如「胎兒保護學會」會長史密頓便痛批,HFEA的這項決定是嚴重踐踏人類尊嚴。 目的在於取得幹細胞 科學家之所以主張研究人獸混合胚胎,是因為人類卵子的供應有限,而且有道德爭議。阿姆斯壯指出,母牛卵子在實驗中的表現不遜於人類,但取得相對容易許多,因此建議以動物的卵子來取代,目的在於取得幹細胞,以便對目前無藥可醫的疾病進行研究。除英國外,美國和中國也在推動這方面的研究。 |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
自由電子報-成人皮膚細胞 複製出胚胎
成人皮膚細胞 複製出胚胎 2008-01-19 |
複製自己?科學家挑戰禁忌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美國加州幹細胞研究公司Stemagen十七日宣佈,已從取自成人的單一皮膚細胞,製造出第一個成熟人類胚胎,堪稱朝替各類病患量身裁製幹細胞的目標跨出一大步。然而,這項突破必將引起倫理爭議,因為科學家複製的是自己的胚胎,創下自我複製的先例。 師法桃莉羊原理 Stemagen執行長兼股東塞繆爾.伍德與另一名工作人員,把自己的皮膚細胞置入一名婦女的卵子內,製成胚胎複製品,其原理與世界第一個複製動物「桃莉羊」一樣。這是首次從成年人身上的細胞製成胚胎,雖然只能活五天,而且比針頭小,但伍德形容這項研究是治療阿滋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重要里程碑」。 在這些新胚胎中,有五個放在實驗室的培養皿,而且成長到連生殖科醫師都認為可以準備移植到婦女子宮的階段─這是成年人複製過去從未達到的境界。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幹細胞」期刊上。 這些胚胎在研究過程中最後都被銷毀,也沒有人知道這些胚胎是否健康到足以長成小嬰兒。本研究主持人、也是不孕症診所醫學主任的伍德說,這些胚胎看起來都很有活力,不過他強調自己對複製人沒有興趣。他說:「這不符合倫理而且違法,我們希望其他人不會這麼做。」 Stemagen希望複製病患的胚胎,再從這些胚胎中取出幹細胞,然後培養成為替代組織。這些替代組織移植到病患身上後,病患的免疫系統會把這些替代組織視為是「自己人」,不會排斥它們。 他強調,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邁向藥品與疾病「個人化」,科學家不會試圖從製造出的胚胎中擷取幹細胞,重點擺在確定胚胎能複製。 議者憂心不肖業者偷跑 可能是受到二○○五年南韓國寶級科學家黃禹錫造假胚胎幹細胞醜聞影響,其他科學家表示樂觀其成,但也希望見到這項研究經反覆測試,而且公布更多細節。有些科學家甚至說,從照片中看來,這些胚胎若要說健康有點勉強,甚至「看起來非常不健康」。 批評者則擔心,可能會有不肖業者偷跑,利用這項科技複製小寶寶。他們也指控,人類生命本來是上帝的神蹟,卻被這些科學家貶低的猶如零件工廠。 |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
自由電子報-香港腳用藥有外用和口服初期感染 用擦的就行
香港腳用藥有外用和口服初期感染 用擦的就行 2008-01-26 |
文╱賴依伶 足癬又名香港腳,為皮膚表層的黴菌感染,以皮癬菌佔大多數,在濕熱的台灣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相傳鴉片戰爭時,一群英國士兵來到香港,每個人的腳受感染而又紅又癢,所以他們誤稱為香港腳,因此得名。 一般來說,潮濕的環境有利黴菌生長,腳容易出汗,洗完澡或碰到水忘記把腳擦乾,特別是腳趾縫,水分不容易蒸發,很容易使黴菌寄生;穿膠鞋等不透氣的鞋子,或不吸汗的襪子會讓腳潮濕,如果能避免這些因素,得到香港腳機率將可減低一半以上。 此外,黴菌容易經接觸傳染,只要一個人得到香港腳,全家人都要小心,鞋子、襪子都要分開處理清洗,才不會互相傳染。脫皮、癢疹、水泡等,都是香港腳可能出現的症狀,要經由醫師診斷後,才能確實對症治療。 香港腳用藥分外用和口服兩種,較輕微初期的感染,只要用外用藥膏就可以了,早晚使用,再加上上述的預防方式,症狀很快就可以緩解,療程大約是4個星期左右,才能完全治癒。如果是比較嚴重,像是合併灰指甲或股癬等,就可能要再加上口服的抗黴菌藥,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完全治癒;口服的抗黴菌藥副作用較多,主要有腸胃不適、皮疹等,懷孕的婦女一定要告知醫師,小心用藥。 根治香港腳不難,重點是不要讓黴菌上身,貫徹預防工作,才可大方展現美美的腳丫子。 (本文作者為台北長庚醫院藥劑科藥師) |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
自由電子報-《小檔案》毫米與次毫米波
|
singer ( singer0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小檔案》毫米與次毫米波 2008-01-29 |
次毫米波是指波長略小於毫米的電磁波。比起大家較熟悉的無線電波段和光學波段,次毫米波段稱得上是天文學中相對發展較晚且較先進的領域。 中研院天文所表示,次毫米波段比微波爐的波段短、比紅外線的波段長,頻率為三百至九百秭赫,波長則介於一至零點三毫米,是研究恆星形成的最佳頻段。 比較第一代SMA與第二代ALMA功能,由於ALMA影像解清晰度,比哈伯太空望遠鏡高十倍,中研院研究員比喻說:「用SMA可以從一○一大樓看到中正機場的一隻金龜子;但是用ALMA的話,則可以清楚分辨金龜子身上的紋路」。 (記者謝文華整理) |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
自由電子報-全球最大天文台計畫 台灣不缺席
|
singer ( singer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全球最大天文台計畫 台灣不缺席 2008-01-29 |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受限於天文觀測儀器及技術不足,宇宙的起源、黑洞為何,至今成謎。北美、歐洲、日本斥資十二億美金,將於二○一二年在智利沙漠興建完成六十八座十二米、十二座七米望遠鏡組成的全球最大陣列天文台。台灣也不缺席,將擔綱儀器組裝、研究的重任,與全世界最先進的天文團隊,共同解開更多天文謎團。 亞洲僅日本與台灣參與 相較於二○○三年啟用、台灣學界先前與美國夏威夷史密松天文台合作的「次毫米波陣列計畫」(簡稱SMA),僅八座毫米波陣列望遠鏡;未來由歐洲十一國,亞洲的日本與台灣,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及南美智利等十七國參與的ALMA計畫,將再刷新紀錄,成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地面天文台計畫。 國科會與中研院昨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此一訊息;國科會指出,ALMA計畫二○○三年原由北美、歐洲國家推動,規劃六十四座十二米望遠鏡陣列,美國國務院已審查同意台灣參與;兩年後日本加入,在該陣列外圍增加了四座十二米望遠鏡及十二座七米望遠鏡陣列,勢必能提升更佳的對比影像觀測效果。 中研院天文所所長賀曾樸指出,ALMA計畫致力於觀測零點三毫米至九毫米波段,最佳解析度可達零點零零四角秒的天文觀測,影像清晰度將比哈伯太空望遠鏡高十倍,速度將比現有的毫米波及次毫米波段儀器快上一萬倍! 為何ALMA將興建在智利海拔五千公尺以上沙漠?天文所研究員呂聖元解釋,水氣太重會阻礙觀測波段,而愈乾燥的地方,透光性愈強。 研究員陳明堂指出,這座極高靈敏度的陣列,將使人類能夠研究更廣泛的科學主題,如太陽系行星的氣候型態、銀河系內行星與恆星的形成、活躍星系核內的氣體運動及宇宙最早期的高紅移星系的形成。 國科會更舉例,ALMA可望用來觀測年輕類日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取得分辨高達數個天文單位的影像,使天文學家能偵測原行星盤內因行星形成而產生的潮汐隙(tidal gaps)。 預計二○一二年竣工 台灣包括中研院、國科會,及台大、清大等大學都參與ALMA計畫,總共將投入三千六百萬美金、號召二十多名天文學家共同參予。預計二○一二年竣工,機台估計可運轉五十年。 國科會指出,該計畫為前院長李遠哲任內主導推動,台灣投入的資金大約佔三%,價值等同兩座ALMA十二米望遠鏡,未來台灣研究人員可無條件取得望遠鏡使用權、也可投入全世界頂尖天文學研究,並帶動國內相關產業。 全球最大天文台合作計畫─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計畫即將啟動,計畫主持人中研院天文所所長賀曾樸昨日對外說明台灣計畫的現況。(記者廖振輝攝) |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
自由電子報-神秘羊圈圈 求婚花招?
|
singer ( singer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神秘羊圈圈 求婚花招? 2008-01-27 |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神秘的麥田圈已不稀奇了,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現在出現奇怪的羊圈圈。 報導說,這幅奇特景象發生在英國赫里福德郡肯頓地區,約100隻羊井然有序地排成一個圈,直到聽聞喧囂的拖拉機聲,羊群才像頑皮的孩童一溜煙跑掉。 捕捉到羊圈圈畫面的攝影家柏德說,當下他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親眼所見。更詭異的是,隔了3座牧場,他又瞧見另一個羊圈圈,這個圈維持了約10分鐘才散開。 柏德指出︰「羊群向內移動,幾乎要填滿空隙,只有當農夫駕駛拖拉機、帶著一些食物前來,圈圈才解散。」 謎題的解答恐令柏德失望。赫里福德理工學院的農場經理希柏恩說︰「我直覺認為某人以圓圈形狀餵養羊群;你用一台4輪驅動的拖拉機拖引飼料機,沿路就掉下細碎的飼料,我能想像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他又說︰「我認為是來自約克郡的某個傢伙放飼料用羊圈圈詢問女友︰『你願意嫁給我嗎?』」 |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