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自由電子報-北、桃百萬人 喝2年毒水

            

singer ( singer0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北、桃百萬人 喝2年毒水   2007-06-01

廢水含戴奧辛流入水廠

〔記者余瑞仁、羅正明、鄭淑婷╱綜合報導〕桃園地檢署調查證實,民國九十二年到九十四年八月期間,桃園縣八德市飛灰掩埋場確實將掩埋場含有戴奧辛的廢水抽送到野溪放流,最後流入板新水廠進水口,讓大台北、桃園縣兩百多萬民眾喝了近二年的毒水。

桃園地檢署昨天將禍首八德市公所清潔隊員江正務,依違反水污染防制法、廢棄物清理法以及偽造文書罪嫌提起公訴,並以其危害巨大,具體求刑三年六月。

幸被稀釋不致傷害人體

板新水廠廠長趙鏡波表示,水廠供應北縣七十萬戶、桃園七點五萬戶約兩百多萬居民飲用水,每天要從鳶山堰取水一百萬噸,與廢水(指含戴奧辛的毒水)不成比例,且自從北二高建好後,掩埋場廢水就不再流入,水廠定期取水檢驗,都不曾發現有嚴重戴奧辛污染。研究戴奧辛的專業人員也說,從檢方的資料,顯示含戴奧辛的毒水確實納入水源,只不過因為含量不高且被稀釋後,應不致傷害人體。

94年8月後才回收廢水

檢方調查,桃園縣政府自九十二年底起,調度八德市垃圾衛生掩埋場場地為「八德飛灰穩定產物區域掩埋場」,掩埋桃園縣焚化廠產生的底渣、集塵器微粒等物。該掩埋場位處淡水河系水污染管制區及板新給水廠自來水水質保護區內。

九十四年七月底有民眾拍照時,發現掩埋場以抽水設備抽取場區內綠色廢水後,排放到掩埋區旁溝渠或野溪,當時任掩埋場管理員的江正務還被拍攝入鏡。

桃園地檢署九十四年八月四日對掩埋場內固化飛灰、雨水溝與雨水匯流溝排放處採樣送驗。檢方再深入追查發現,桃園焚化廠是在民國九十四年八月八日後才有回收廢水進場的紀錄,也就是說,在此之前,飛灰掩埋場的廢水都沒有回收而被隨意放流。

檢方再會勘「水路」,發現掩埋場旁溝渠進入野溪順流至國道二號高速公路排水系統,最終直接排入板新給水廠的進水口。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的檢測報告,於今年五月廿四日提交檢方,報告證實,當時的三個採樣都驗出高濃度戴奧辛,其中飛灰固化檢測值為四百一十八奈克╱公斤、排水溝的檢測值為廿三點六奈克╱公斤與雨水匯流口十奈克╱公斤。

板新水廠廠長趙鏡波表示,九十二年爆發水源可能遭到戴奧辛污染時,就曾取鳶山堰原水檢測,結果並無戴奧辛。至於為何會有不同結果,可能是取水地點不同,加上污水流入後被稀釋。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自由電子報-DNA之父 將公開個人基因組圖譜

            

signer ( singer0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DNA之父 將公開個人基因組圖譜   2007-06-02

首位取得個人基因組圖譜
〔編譯張沛元╱綜合休士頓一日外電報導〕因發現DNA(去氧核醣核酸)結構,而與已故科學家克瑞克在一九六二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的詹姆斯.華生(見圖,路透),上月三十一日成為全球首位取得個人基因組圖譜的人,以表彰其在DNA領域上的貢獻。華生表示,將會公佈自己的基因組圖譜,提供科學之用。
研究人員指出,這份顯示華生可能會罹患哪些疾病的基因組圖譜,開啟了一般人取得自己基因組序列的先河,未來將變成更迅速、低廉與例行的醫療程序。七十九歲的華生,在貝勒醫學院舉行的儀式上,接受了用兩片DVD光碟才裝得下的個人基因組圖譜。他說,自己深知看到基因組圖譜後難免心生焦慮,但他寧願是為了憂心伊拉克情勢而睡不著。
一九九○年,華生率領科學家展開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的三十億美元龐大計畫;歷經十三年,終於在二○○三年完成這項科學里程碑。
德州的貝勒醫學院人類基因組序列中心與康乃狄克州的454生命科學公司共同合作,歷時兩個月,斥資一百萬美元繪製出華生的基因組圖譜。454生命科學公司創辦人兼前任主席羅斯伯格說,繪製價格最終可望降至一千美元,使得醫療保險願意納入這項花費。
華生說,他同意將個人基因組圖譜資料放在網路上,提供進一步研究,藉此證明無需因分享基因資訊而感到害怕,他並稱令人恐懼的所謂基因歧視,其實言過其實。
圖譜證實可能罹癌
貝勒醫學道德與衛生政策中心助理醫學教授麥奎爾指出,將人類基因組整合到醫學診療中,會引發許多道德問題,如基因組序列洩漏關於病患親屬的個人資訊,以及某人的遺傳碼是否會導致此人遭保險公司或雇主歧視。以華生為例,他的基因組圖譜顯示他有一些染色體變異,導致他可能罹患癌症─這與事實不謀而合:華生有皮膚癌,他的姊妹有乳癌。華生雖稱日後會進一步查看自己的基因組圖譜,但卻無意知道自己是否會罹患阿茲海默症。
祖母死於阿茲海默症的華生說,世人目前對該病症仍束手無策,恐怕有四分之一機會罹病的他,並不想知道自己是否可能發病。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自由電子報-美國總統 成績爛的不少

            

singer ( singer0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美國總統 成績爛的不少   2007-06-03

編譯魏國金╱特譯
每個美國孩子長大後都可能當總統。看看歷年美國總統的在校成績就了然。
多人展現運動、表演強項
詹森總統小三的文法成績是D、甘迺迪總統八年級的拉丁文是五十五分。老布希高中時許多學科都只拿六、七十分。胡佛總統圖書館館長威爾希說︰「我們都相信領袖人物早年就展露卓越風範,不過實情並非如此。」
這項呈現美國總統少年時光的展覽,是美國國國家檔案局「從學校到白宮︰總統的教育」展覽的主題。透過他們在校成績、歪七扭八的字跡與照片等,彰顯大部分的總統年少時是如此平凡。
美國總統多半進入以數學、閱讀與科學為尚的公立學校,羅斯福、甘迺迪與布希總統則就讀素有名望的寄宿學校。出了教室,他們都是運動員、演員。詹森、羅斯福與尼克森都在學校的話劇表演展露天賦,柯林頓高中時是鼓樂隊的頭號鼓手,福特高中時是橄欖球隊隊長。
每一位總統也都有弱點。卡特害羞內向,老師鼓勵他加入辯論隊;小羅斯福幾乎每天寫家書,鉅細靡遺的交代生活細節,在某封信中,他說,他的體重增加了好幾磅,沒有被記過,要求家人寄葡萄給他。
有些總統的在校行為讓人印象深刻。胡佛的老師形容這名當時十歲的學生是「十足的男孩,愛玩,但功課優先」。她說,胡佛從未因沒完成作業而受罰。
甘迺迪的中學校長說,這名青少年有「聰明、獨立的心靈」。甘迺迪與其寄宿學校的朋友,組成名為「無賴」的團體,名稱就來自這位校長給那些沒有達到校方標準的學生取的綽號。甘迺迪當年的行為,如同無賴般譁眾取寵,因此差一點被喬特中學踢出校門,後來解散「無賴」,才得以繼續留在該校。詹森有不守時的問題,九年級的成績單顯示,短短兩個月中,他遲到八次。艾森豪要不是因為沒禮貌,或許能跳級。
威爾希表示,要在教室內找出國家未來掌舵者是不可能的,他說︰「在一群五年級的少年中,指出某人說,他最後會當上總統,我想絕無此事。」
(取材自美聯社)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自由電子報-湮滅證據疑雲 重創神探李昌鈺形象

            

singer ( singer0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湮滅證據疑雲 重創神探李昌鈺形象   2007-06-04

編譯張沛元╱特譯
無論知名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是否湮滅美國加州一起殺人案的證據,這名曾參與偵辦許多轟動全美的大案、向來是檢辯雙方力邀出任專家證人的生化科學家,其個人威望與聲譽已嚴重受損;日後即使再度出庭作證,對方律師勢必援引湮滅證據疑雲來打擊李昌鈺證詞的可信度。
檢方指控李昌鈺取走證物
洛杉磯時報報導,李昌鈺被指控涉嫌湮滅證據,源自二○○三年的一起殺人案,好萊塢音樂製作人史貝克特被控在自宅內槍殺四十歲的女演員拉娜.克拉克森。史貝克特的律師案發後隔天便把李昌鈺請到加州,隔天傍晚李昌鈺就抵達兇案現場,搜尋有利於史貝克特的證據。上月下旬,洛杉磯郡高等法院法官費德勒裁示,檢方可以陳述有關李昌鈺從命案現場取走證據,且未讓檢方知道的證詞。
女演員之死 自殺他殺羅生門
法官宣稱不確定李昌鈺取走的是什麼樣的證據,但檢方指出,李昌鈺取走的是拉娜的一片假指甲;這片假指甲在拉娜抬手擋臉,企圖躲避子彈時被打掉,足以證明拉娜並非如辯方律師所言為自殺,而是遭謀殺。李昌鈺否認曾從兇案現場取走證據,並稱這項指控已嚴重損害其個人聲譽,有如「趕著在信差把信送到之前,先殺了信差滅口」。
儘管史貝克特的律師支持李昌鈺,費德勒的裁示仍將損及李昌鈺證詞的可信度。身為分析血跡噴濺模式的專家,李昌鈺原本將出庭作證說,以史貝克特外套上的血跡大小與數量來看,史貝克特當時所站的位置,遠到無法槍殺拉娜。
史貝克特案 重戕李權威性
然而,湮滅證據指控對李昌鈺的傷害,絕非僅止於史貝克特一案。日後法庭對手可能會援引此判決來打擊李昌鈺的權威性,以致日後檢方或辯護律師都不再雇用李昌鈺擔任專家證人。曾與李昌鈺合作的俄亥俄州檢察官安德森就說,以後是否還會請李昌鈺來作證,要看他出庭時遭對方律師引用史貝克特案的湮滅證據疑雲會造成多大傷害而定。
專家證人形象 今後恐將改觀
李昌鈺的公正性與專業學術背景,過去經常令對方律師知難而退,選擇放棄交叉詰問李昌鈺。前美式足球明星辛普森殺妻案主審法官伊東甚至曾告誡檢方,以李昌鈺的聲譽,檢方最好別花太多時間詰問,而今一切恐將改觀。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自由電子報-巨型水母襲擊 日出招「吃乾抹淨」除害

            

singer ( singer0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巨型水母襲擊 日出招「吃乾抹淨」除害   2007-06-04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日本近幾年來沿海最重可達百斤以上的巨型水母激增,讓損失慘重的漁民叫苦連天。日本漁業界因此積極投入各種水母料理的研發,同時極力倡導吃水母好處多多,希望靠著一張嘴,把禍害全吃進肚子裡。日本研究人員月初更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宣稱已成功從巨型水母中萃取具保濕、抗菌功效的新物質,可做成藥物或保養品,將漁民痛恨的大麻煩,轉變成高經濟價值的海洋珍寶。
這種近來幾乎每年包圍日本的水母兵團稱為「越前水母」,直徑可達兩公尺。日本文部科學省轄下的「獨立行政法人理化學研究所」等機構所組成的研究小組,從越前水母等水母身上所發現的新物質,是種結構相當類似人類唾液、鼻水或胃液等主成分—黏蛋白的化合物。黏蛋白具有吸附病毒或細菌,減弱其感染力,並將之排出體外的功用,目前從牛隻唾液等所萃取出的黏蛋白,已被應用於食品添加物或腸胃藥之中。
研究人員認為,最新發現的新物質也能產生相同功用,並根據「古事記」中出現水母相關記述的章節,取名為「國生黏蛋白」。他們還說,三噸越前水母大概可以萃取出一公斤的「國生黏蛋白」,目前已和相關企業合作,在崎玉縣工廠每天實驗性地處理約一噸水母,期盼早日研發相關商品,達到一石二鳥之效。
日本沿海每年秋天都會聚集數萬至數十萬噸的越前水母,不但會損害魚網以及漁獲,阻礙漁民捕撈作業,甚至會堵住核能或火力發電廠的進水孔,為了處理大量水母,也必須耗費大量時間金錢。業界為此還組成「水母問題對策會」或「水母料理推廣會」等,研發出水母壽司、果凍、冰淇淋等食品,積極鼓吹日本民眾「多吃水母、有益健康」。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自由電子報-台美研製人工視網膜 盲人可復明

            

singer ( singer0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台美研製人工視網膜 盲人可復明   2007-06-07

視網膜病變致盲者福音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全球有超過四千五百萬視障人口,繼美國推出第一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後,交通大學昨日宣布,將與美國研究團隊合作,於年底同步進行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人體試驗,後天眼盲病患眼部裝上晶片後,將可重見光明、辨識人臉。




後天眼盲病患多是因視網膜色素變性或老年黃斑部病變,導致視網膜病變進而失明,人工矽視網膜晶片正是用來取代視網膜感光細胞。作法是患者配戴設有微型照相機的眼鏡,擷取視覺訊息後轉換成眼睛能接受的訊號,另在視網膜外部貼上電極陣列晶片,取代感光細胞接收訊號送至腦部。




台美年底同步人體試驗




人工矽視網膜晶片的研究是美、日、德、澳等各國競爭研發的重要項目。交大校友、加州大學克魯茲分校教授劉文泰在杜克大學、加州大學一路帶領的研究團隊,於美國首先推出全球第一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今年與台灣的交通大學等合作,將於年底在美國、台灣兩地,同步進行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人體試驗。




第二代矽晶片無線傳輸




第一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體積較大,視覺訊息必須由位於耳朵後的電子傳輸器,透過隱藏於皮膚下的線路「有線」傳送到眼部的晶片,手術時間至少八小時,影像是黑白的,且僅有十六畫素。




64畫素可清楚辨識人臉




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尺寸縮小,手術時間縮短為一小時,視覺訊號也改為靠著電波「無線」傳輸,畫素提升到六十四畫素,可看得更廣更細,並可清楚辨識人臉。




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指出,相關人體試驗已經在美國取得許可,預計做六十例,台灣將做五例,預定將與榮總、台大醫院合作。




五年內上市費用約百萬


人體試驗最少進行兩年,希望五年內可量產上市,估計量產後的視網膜晶片費用將可由目前的十五萬美金降至三至五萬美金(約台幣百萬)。


事實上,連美國知名盲人歌手史提夫汪達,也在視網膜晶片人體試驗的排隊名單當中,他在一九九九年因為聽聞有美國研究團體進行研發,透過美國人權牧師賈克傑克森與研究團隊聯繫。


劉文泰表示,出生兩個月就因為視網膜病變而失明的史提夫汪達表示,他最大心願就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小孩」。


這項研究因而引起全美矚目,甚至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也曾在國會演說時呼籲全球重視這項研究發展,希望能為全球視盲人口帶來新的希望。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自由電子報-英研究︰食品添加劑傷DNA 過動兒元凶?

            

singer064 ( singer0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英研究︰食品添加劑傷DNA 過動兒元凶?   2007-06-07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英國衛報報導,食品添加劑再度被證實與過動兒有關,而一項新研究顯示,包括苯甲酸鈉在內的添加劑,可能損害去氧核醣核酸(DNA)細胞。

雞尾酒效應 毒上加毒

英國營養基金會表示,多數人在這方面都「缺乏足夠的認識」,並呼籲推廣正確的知識。

雪菲爾大學派柏教授已提出明確警告,碳酸飲料內所含的特定化合物,可能會損害DNA細胞。同時,南安普頓大學接受英國食品標準局(FSA)的委託,正進行一項針對添加劑及其對兒童行為影響的研究,預計數月內公佈,但一份提前外洩的報告指出,某種色素與添加劑可能會增加兒童過動情況。

雖然英國食品標準局強調,英國所有核准使用的添加劑都經過嚴格檢驗,可安心使用;但有專家擔心,雖然添加劑都是逐一獲得核准通過,但民眾並不知道合併食用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

鑽研食品添加劑「雞尾酒」效應的權威,厄斯特大學病理學家與生物造影學教授霍德說︰「這些化學物都是一次測試一個,然後逐一被宣佈安全無虞,但我們其實是暴露在各種化學物混合的環境下。它們的綜效,可能超過只添加兩、三種不同化學物的效果。」

多蔬果 少碰加工食物

FSA與學者專家一致認為,如果想要活在一個沒有食品添加劑的世界,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吃新鮮料理的食物。如果買加工食品,也要弄清楚到底吃了哪些東西。

食品添加劑 健康殺手?



以下是需特別注意的食品添加劑

◎苯甲酸鈉

派柏發現碳酸飲料、醃漬食品與醬汁中常見、用來抑制黴菌生長的苯甲酸鈉,可能會破壞DNA。這可能造成與酒精性肝損害相同的情況,且與諸如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疾病有關。



◎麩氨酸鈉(味精)

中國菜常用的提味佐料,罐裝、冷凍食品與洋芋片等點心也會使用。日本弘前大學2002年的研究發現,食物含麩氨酸鈉的量若太高,可能傷害視網膜,導致失明,微量的麩氨酸鈉則不礙事。



◎阿斯巴甜

甜度是糖的180倍,包括碳酸飲料、蛋糕與乳製品在內的許多無糖食品,常會用到它。有研究懷疑它會造成兒童神經損害,而且擔心孕婦在食用後,會將它傳給胎兒,影響其腦部發育。



◎酒石黃

這種合成食物著色劑會讓食物呈現亮黃色。FSA同意,研究顯示酒石黃會對敏感體質的人造成蕁麻疹、皮膚癢或氣喘,也常被認為與兒童過動情況有關。1987年的研究發現,被診斷出是過動兒者中,87%對人工色素會有不良反應。2004年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也發現,食用含酒石黃在內的添加劑的兒童,過動情況較嚴重。



◎奎黃

另一種黃色著色劑,用來替藥物、某些碳酸飲料與燻魚等上色,但由於可能致癌,美國與澳洲已禁用。研究顯示它若和阿斯巴甜結合,對神經細胞的影響是個別單獨測試的7倍。



◎鹿角菜膠

一種藉由煮沸萃取自海藻的膠狀物,冰淇淋與優酪乳會用到,或是在某些肉類與豆製品中,被當作脂肪替代品。針對動物進行的測試顯示,鹿角菜膠加熱到非常高溫且酸化處理時,反而會變成致癌物。



◎二氧化硫

一種防腐劑,常用在啤酒、葡萄酒、碳酸飲料與水果乾上,以防其發酵。氣喘患者吸入二氧化硫後,可能氣喘會發作,它也與腸胃不適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會的檢討報告證實,它可能會破壞維生素B1,所以吃飯時喝碳酸飲料,可能連帶流失掉食物本身的維生素B1。



◎胭脂紅

紅色食物著色劑,在碳酸飲料、甜點與布丁裡很常見,也是目前被調查可能引發過動症的添加劑之一。因為是致癌化學物,美國與挪威已經禁用。研究發現它與動物的腫瘤有關,另有報告指稱它可能對兒童腦部發育造成影響。



資料來源:衛報

整理╱編譯羅彥傑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自由電子報-過動兒 赤子心

            

singer064 ( singer0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過動兒 赤子心   2007-06-08

■ 蔡美馨

東石國中老師被學生打破耳膜事件,引起各界高度的關注。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俗稱過動兒)患者核心症狀是|專注力不足、過動、衝動,是一種大腦前額葉受傷或病變的生理疾症,隱性障礙無法由外觀察覺,但顯著影響其人際/學業/社會適應。老師受傷令人甚感遺憾,而此學生是否為確定患者,更須被診斷與鑑定加以釐清。過動兒並非均會有不當行為;有偏差行為的學生並非都是過動兒。學生及其家長為此行為負責屬責無旁貸,但在家管束,須思考其令學生改善行為的成效與能否發揮親職功能。轉學只是將問題踢到另一學校,學生成為教育人球解決不了問題。
預防的前提是,我們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認識都清楚了解並願意接納及有能力面對與處遇了嗎?依一百人當中就會有三至八位的發生率,每班幾乎會有一至二位過動兒,但全台就診率不到兩成。在未能正確認知與接受診治下,不知如何接受面對與適切教養的家長不少;不知如何因應處遇過動兒老在狀況外、人際衝突不斷、經常犯規等擾人課題的老師更多。依據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赤子心教育基金會九十五年度ADHD全台衛教巡迴講座回收的一○七八份問卷中,有九十三%的親師表達ADHD因受症狀影響衍生而出的情緒行為問題,深深困擾挑戰著其個人及周遭親師同儕。他們表達亟待被提供正確認識與處遇的知能。積極治療與落實輔導,是處遇ADHD不可或缺的左右手,而如何落實其醫療診治/特殊教育/患者自我成長/親師有效教導/社會大眾的認識接納均同等重要。
台東四歲疑似ADHD幼童遭退學事件才方落幕,嘉義又發生此傷人事件令人更感遺憾。讓ADHD患者被正確認識正向處遇,衛教宣導與親師知能提升刻不容緩!教育部、內政部、國防部、衛生署、勞委會等部門,實應落實ADHD的宣導與認識,提升教師家長教養與處遇能力,增加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加強ADHD的預防研究/教材教法/輔導策略/親職教育…,為ADHD患者的就養、就學、就醫、就業、兵役、婚姻等全人發展課題做出完善配套改善措施。如何讓活潑、善良、創意無限如赤子之心的ADHD患者,成為社會中堅而非社會負擔,這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責任。
(作者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秘書長 )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自由電子報-七大疾病基因 英科學家解碼

            

singer ( singer064@gmail.com ) 寄了一則新聞給您:

七大疾病基因 英科學家解碼   2007-06-08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英國科學家針對疾病基因展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全面的一次調查,結果發現二十四個基因風險因子|其中半數都是全新發現|與七個常見疾病有關,包括兩種類型的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躁鬱症、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克隆氏症。這項成果被形容是英國科學界的空前傑作,也為重新理解與治療常見疾病開啟一扇大門,可望帶來更多的「個人化醫療」特效藥,造福數以百萬計的病患。

發現24基因風險因子

英國動員五十個研究團體、二百名科學家進行兩年的研究,總計耗資九百萬英鎊,採集一萬七千人的DNA樣本,建立了一個處理一百億件基因資訊的資料庫,以便比對罹病與健康志願者的基因體。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權威期刊「自然」與「自然遺傳學」上。

六日公佈的初期成果,指認人類基因組中的十二個基因或微小的「點突變」,似乎會增加某些人終其一生罹患特定疾病的機率。

更重要的是,這些基因有許多出現在過去被認為與上述疾病無關的基因組區域中,為這些疾病的治療開啟了全新的途徑。科學家多年來早已知道基因與環境因子在人類罹患心臟病等疾病的過程中扮演要角,但尚未找出是哪一部分基因組要負責。

另外,科學家也找到三個基因,每一個基因似乎都會增加罹患最常見腸道發炎疾病克隆氏症的機率達二至四成。

科學家也首度發現克隆氏症與第一型糖尿病有基因關聯。這項研究由惠康基金會個案控制集團共同主持,並接受全球最大醫療研究慈善機構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贊助。

突破!破解七大常見疾病基因





◆躁鬱症

影響全球約一億人



◆冠狀動脈心臟病

預計到二○二○年,將成為全球最大死亡疾病



◆高血壓

會導致中風、心臟病與腎衰竭



◆類風濕性關節炎

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第一型糖尿病

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必須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第二型糖尿病

屬晚發型疾病,患者因肥胖及缺乏運動以致體內胰島素作用降低,同時胰島素分泌減少,使血糖上升



◆克隆氏症

一種慢性的消化道疾病,可能造成患者終身疼痛



資料來源︰英國獨立報網站

整理︰編譯羅彥傑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2007 ©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